Learner0x5a's Studio.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Word count: 695Reading time: 2 min
2022/04/01 Share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成书背景:中国社会史论战

本书是陶希圣在1928~1937年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著作。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共于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解决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质、革命形势、革命任务等问题。

大会决议认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根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1928年10月,陶希圣发表《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史论战的起点,由此开始,中共、托派、国民党左派开始了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虽然参与论战的各方人士政治立场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但大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依据;

社会史论战让历史学者强烈地感受到历史学并非单纯的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与国家、民族、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并加深了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

论战并无结果,并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基本结束,而后则由历史的进程对此论战进行回顾和总结。

阅读动机

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令我愈发感觉中国社会的混乱与复杂,对当下社会性质的认识十分模糊。

身边的很多人都是从县城来到到城市,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令人感觉社会十分割裂。不同的地区似乎有完全不同的社会性质,组织形态;各地区的权力运行方式,社会规则也大不相同。

在县城里,依旧是宗法制,家长制;而城市里恰恰相反,年轻人通常反对宗法观点,争取更多的自主权。

令人担忧的是,县城的教育者,无论有意或无意,大多向下一代传达的的仍是礼大于法,即仍然是维护建设宗法制、家长制的社会的理念,而且通常和感情、道德揉杂在一起灌输,隐蔽且难以抗拒,如此发展,社会岂不是越发割裂?

由此引出,当下主流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是否要打破旧的规则,建立新的秩序?如果是,采用何种方式?

CATALOG
  1. 1.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
    1. 1.1. 成书背景:中国社会史论战
    2. 1.2. 阅读动机